一壶清茶,一本书,一个下午。
这是难得的美好闲暇时光。
茶是虞山上栽种的,带着常熟特有的气息。新晒的茶叶蜷曲成一团,像是皱缩的迟暮老者,有兼有清晨白雾的芬芳,融成一颗并不圆润的小球。它已经失去了身为叶片时清丽动人的嫩绿,反而覆上了沉重浓厚的深绿,平添了几分古韵。晒干的茶叶氤氲着一股略带苦涩的清香,像是大雨过后的空气一般,让人觉得神清气爽。
紫砂壶的表面经过水的孕养早已经变得光滑釉亮,轻轻撒一点茶叶进去,发出“叮叮”的细小声响,像一支协奏曲的开章。接着注入泉水,让茶叶游散到这壶中的任意一个地方。这个时候的它们虽然被浸润在水中,化开了身上的白雾,却仍旧抱作一团,不愿展露真容。只有火的热情与水的柔情共行,才能让茶叶彻底摒弃伪装,重现鼎盛时期的容貌。
加热,让水温达到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。
这是让茶叶最舒适的温度,也是使它的味道达到顶峰的温度。
它会逐渐脱去皱缩的外表,变得莹润饱满。诱人的清新香气也将从茶叶体内迸发而出,伴着水汽送到你的鼻尖,萦绕良久,无法散去。那香气的具体味道很难用言语来形容,像是严冬将终的第一缕春风,又像是海涛打过时激溅的水滴;像是太阳初升时蒸发的第一滴露水,又像是湿润泥土中蕴含的生命力的气息;像是久旱过后欣喜的雨水,又像是林间引得鹿群缀饮的清潭,是最纯净的水和最清新的叶的结合。
它舒展的幅度愈发大了。深绿色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嫩绿色,间而混杂了几缕黄色,显出蓬勃的姿态来翻滚的水波携着茶叶上下浮动,舞出优美的曲线,像一场纷纷扬扬的落叶雨,杂乱却又不失韵律。
茶水的颜色深了,从无色的淡然过渡到微青的雅致,沾染上了茶叶本身的气息,最终化为枯青的厚重。端起紫砂壶,将其中的水倾泻于杯中,微漾的水映衬着紫砂杯,让人沉醉于其中,就像沉醉于一场千年一现的梦。轻抿一口,略带苦涩的味道在舌尖上爆开,一瞬间摄住了品茶人的心神,这浅淡的苦涩味却并没有停留多久,反而迎上了不久后泛起的甜。苦尽甘来,虽说的是人生,但却能在这小小的一壶茶中窥见些许真谛。抿下这一小口茶,余香却不会立刻散去,唇齿间满溢着苦后得来的丝丝甜味,于人,于人之精神,都是一种洗礼。
这便是虞山绿茶的魅力。
(指导老师:苏玉宇)